
【精选】高中游记作文锦集十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游记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游记作文 篇1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炙烤着大地上的生灵。我们也因受到炎热气温的干扰而使内心变得焦躁不安。只有在有空调电扇或者有水的地方才能安抚以及安放住躁动不安的心。
水池河畔是消暑解暑的最佳圣地,而夏天最能吸引我的地方便是眉山车站旁边的碧浪池了。一说到碧浪池,仿佛便有一股凉爽的带着水汽的风从我的脸上拂过一般。我加快脚步,急切地往碧浪池走去,全然不顾烈日与汗水的阻拦。
我一进碧浪池,眼前一片碧绿,蓝天、白云都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人们的欢声笑语和水的拍打声,汇成一曲美丽动人的交响曲。这里有一个大池和一个小池,大池深不足两米、长不足50米、宽约25米,四周贴着银色的瓷砖,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一道道银光,蓝白相间的池底分外醒目。小池长约六、七十米,宽约25米,最深的地方可以把我整个人都淹没了,而最浅的地方还无法触及我的小脚丫呢!
偌大的游泳池里,我们一会儿游过去,一会儿游过来,像一条条穿梭的小鲫鱼;一会儿自由式,一会儿游蛙式,像蛟龙过海,十分自在。实在累极了,就爬起来四仰八叉地躺在池边,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会儿。
最惊险的时刻终于来了,只听见全场一阵尖叫声,有人叫道:“浪子来了!浪子来了!快点作好准备!”碧浪从警界线涌了过来,它们拍打着人们,溅起雪白的浪花,浪花像碎玉似的乱溅开来。碧浪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它们好像在赛跑,一个浪头冲过人群奔向终点——岸边另一个浪头也紧跟着冲了过来。我猛地被推出了5米多远,像踩着了西瓜皮一样,摔了个四脚朝天。后来我学聪明了,赶紧模仿任建宇的方法,紧紧地抓住一根固定在游泳池底部的一根铁棍,暗暗自喜:“嘿嘿,这下子浪花对我束手无策了吧。”就在这时一个大浪子冲了过来,一下子把我倒拉了起来,真是惊险万分!
走出了碧浪池,踏上了回家的路,我的心情像浪花一样欢腾。
高中游记作文 篇28月14日星期三。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美丽的丽江古城。
丽江的古城是没有城墙的,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种看法:其一,古城的位置本来就险关环绕,有天然屏障;其二,为了与邻近的吐蕃、大理等国能和平相处,因此没有设城墙;其三,丽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地,马帮们随时都要进出古城,为了马帮运输的及时和方便,所以就不设城墙了。当你看到一个大水车和江泽民的题词时,那就证明你到了古城的北门。
一进去,那儿的石砖坑坑洼洼,一块凸一块凹,走起来很不舒服。不过这也不奇怪,要知道,这些石砖在古代时便已经铺在上面了,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了。古城里那些古老的房子,虽然外形还保留着以前的色彩和风格,但屋子里面却以成了现代化的餐厅、商店还有酒吧和客栈。我和妈妈来到一家小吃店,吃了一点东西,又开始到处游走。
首先,我们来到了四方街,那儿可真热闹,有些人坐在树荫下聊天、乘凉;有些人在听导游讲解,有些人则吆喝着卖东西。后来,我们又顺着河流走到了幕府。在去木府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一面墙,这个墙可不是一般的墙,它上面记载了很多纳西族自己的文化----东巴文字。这种文字非常形象,比如说,两个小人各拿一个棒子,就是代表“打”字。东巴文字理解起来就这么简单。来到了木府,门是锁着的,没办法进去,我们就在门口玩了一会儿,就准备出城了。
听人家说,古城里的水是有一定方向的,顺着水流走势进城,逆着水流走是出城,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又沿途参考了一下地图,果真回到了古城的北门,顺利出城,像探险一样真好玩。
这次虽然没有参观木府(以前看电视剧《木府风云》,所以对木府很神往),但是也看了丽江古城的古迹和其他风土人情,也挺高兴的。
高中游记作文 篇3暑假里最有趣的一件事,就是我和妈妈,爸爸的“桂林一游”了。
早就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今,我亲临桂林,桂林以其旖旎的风光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切。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我们一家是七月中旬来到桂林。这个季节是桂林最美的季节。在桂林要说最有趣的,还是坐船游漓江了。我们早早地来到码头,坐上船,船驶出不久,远远地看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轮初日,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清秀。看前方秀美的玉女峰亭亭玉立。
刚才还是红日高照,突然就阴云密布了。转眼间天空就落下了大大小小的雨滴。甲板上许多人都回船舱了,可我和妈妈却舍不得眼前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就打着伞继续观赏着雨中的漓江。
这时广播里传来导游阿姨的介绍,她说:“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示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而且在漓江上能领略到不同季节,不同气候,自然有它不同的神韵。晴天的漓江青峰倒影特别迷人,可烟雨漓江,赐给人们的却是另一种美的享受。”我随着导游阿姨的声音,远远的看去细雨如纱,飘飘沥沥,云雾缭绕似在仙宫,入如梦境。
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妈妈说:“快看前面就是电影《刘三姐》当年对山歌的地方,我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的游走;人们在田间辛勤地耕种,播撒着收获的希望。
游完漓江,我们还去了芦笛岩和冠岩,感受到了桂林的洞奇,石美。短短的八天很快就结束了。在回来的路上,我跟妈妈说:“桂林太美了,我长大了还要来桂林,还要来看看美丽的漓江”!
高中游记作文 篇4皇后镇,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美丽的地方。拳拳多次世界各地的旅游,皇后镇就是他去过的其中一个地方。
那里山水环绕,人们和谐相处,不存在像我们这里这样大的等级歧视。他们主张人人平等,仿佛生在启蒙运动时期。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没有人会用金钱衡量一切,他们不认为金钱就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或许,这才是皇后镇的根本魅力所在。
拳拳去俄罗斯经过内蒙古的时候,大半夜的给我打电话。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星期天,我努力地要睡着,因为第二天有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
就在我迷迷糊糊朦朦胧胧终于快睡着的时候,拳拳一个电话,惊的我睡意全无。
我愤怒地接电话,刚要开口大骂,就听到他异常兴奋的声音,他说在内蒙古深秋的夜晚,他耳边呼啸而过的狂风,让他感受到了原始人类应有的狂野。内蒙古的黑夜,让他恢复了吸血鬼一样的激情……听着他这些精彩又奇葩的描述,我的脸一抽一抽地,被吓得。到嘴边的话也骂不出来了。
挂了电话,黑夜伸手不见五指,我的心情也见见平复。我还是很开心的 ……此处隐藏3164个字……多小时的车,早餐没吃好又有点晕车。我们爬的是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站在长城脚下时妄自菲薄地想长城也不是很高,肯定能爬上。因为时间原因,书记给我们选了一条最陡的路。刚开始上长城时人很多,可以说是很讨厌的拥挤,但越往上越觉得看到人就是动力。长城设计的很巧妙,就是在爬的时候你能看到最高的地方只有下一个烽火台,你永远不知道后面还有几个烽火台,还有多远,如果你不一直爬,你永远都不知道终点在哪里。我不想追究它的设计是否有意,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我唯一确定的是这样的长城真的很折磨人。作为体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一直倒数第一的宅女,我在期间的状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满怀信心地、轻松地爬。觉得长城没有想象中的陡,甚至诧异第一雄关的称号。那时并不知道到后面我得为我的无知付出怎样的代价。最高的烽火台是18号,而我第一阶段状态的结束在2号烽火台,却感觉体力还剩一半,我第一次坐下休息了。我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再上几个烽火台也不会觉得累,于是在北京第一次我对自身体力的失去了自信。虽说下长城后得知杨洋老师只爬了两个烽火台,我的自信就回来了,但当时心情一下就变得紧张了。
第二阶段;失去信心、靠意志力支撑着痛苦地爬。这个阶段爬了大概十个烽火台,每爬一个休息一会,期间擦了多次药水和吃了几次巧克力以防昏眩。每时每刻都有要晕倒的感觉,汗如雨下,把背包浸湿,耳边出现耳鸣,把外界的声音隔绝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已顾不上被太阳烤的热辣辣裸露的皮肤、手扶铁栏杆的地方烫出的水泡,只剩下一步一步数着台阶向上爬的如行尸走肉般的我。我无数次的想要放弃,可笑的竟是我那优柔寡断的性格鼓励了我,我对自己说:上去固然艰难,但你现在怎么下去?脚都软了,真是不可谓不谓上山容易下山难。最后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把山顶想成自己理想的大学,一遍又一遍地羞辱自己:连长城都爬不上去的人,你凭什么认为你可以上大学,拼搏的高三也要这般放弃吗!这一下倒好,学习的压力也被我带出来了,自己对于父母不信任的不甘心,对于学习成绩的不甘心,对于不被认可的不甘心的情绪被激发了,一度哽咽地爬着阶梯,想起来还真是是悲壮啊。结果晕车时不适的症状也被带出来了,在烽火台里的垃圾桶吐了。吐完后倒是觉得轻松了些,还在继续爬,竟然被我追上了一小分队。于是我的内在激励变为团体激励,进入了我的第三个状态。
第三阶段:重拾信心、体力透支艰难地爬。这个阶段基本上体力透支的厉害,每爬二十个台阶就要站一下,每次小队在前面准备休息完时,我才来到休息点,因为怕落下更多所以基本没怎么休息。期间一直担心爬上去下不去,一位家长就安慰我说上去了就一定下的来,还为我遮阳。要是平时她这样和我说我可能不会有感觉,但当时真的感到很温暖,很受鼓励。这应该就是为什么人应从善的原因吧,因为你可能不会知道一点小小的关怀会给人多大的鼓励和温暖。爬的过程不觉得长城有多漂亮,毕竟阳春的山也漂亮,从小也在山上玩大的。但是到顶的时候才发现长城有一种霸气,他是雄伟的美,震撼人心。
这次虽然没去多少地方,但心中梦寐的北大未名湖,大剧院,鸟巢、水立方、故宫、天安门广场都去了,北京的美也领略了,很满足。还听了清华教授的让我感动的落泪的演讲。真的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和带队老师的的努力和关怀。
高中游记作文 篇10怀旧心深切,总想再去看看当年儿时躲匪思家肝肠寸断的地方。究竟那个地方现在是哪里,一点都不知道。
从东丰乘公交车在南屯基下车,凭记忆的方向,沿着乡水泥路向西往南福兴村走去。路过南屯基5队,想去打听一下,儿时对我最好的老爷爷的情况。进了屯尽力收索旧时的印象,琢磨当年的房屋、道路的痕迹……一切面目全非,一些地方仿佛是当年儿时玩过的地方,但又叫不准。经询问,原来我老爷爷已于3年前患脑梗病故,我非常震惊和难过,可惜晚年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一面就永别了。
从南屯基7队路过,一路上不断打听,冒蒙向南福兴4队步去。早春3月的上午,天空段段朵云,在西南微风的推逐下,缓缓在头上飘过,在遍是玉米茬的大地上,在隐约的屯堡中,在山岭丘陵中投下斑斑暗影儿,却又毫无留恋地移向远方……这正如人间的聚散离合,一切都随着时空的掠过而失去不再复返。走着,沉浸在当年的回忆中。大约是在1945年夏季,父亲带我到三合屯(今南屯基5队)躲匪,住在我老爷爷髙殿贵家里,老爷爷比我大10岁,叔伯爷虽不是亲爷,但胜过亲爷,他怕我想家就长领我玩关照我。一次我想起妈妈哭了,看我哭得伤心,他也失声痛哭,我不哭了可是他却难止呜咽。他看着我满是泪痕的脸,握着我的手说:“要是你妈活着,有人照顾,你能这样偷偷地哭吗?才9岁的孩子……”他这一哭屋里的人都哭了。我妈病故那年秋天,他去我家看我,晚上和我一个炕上睡觉在我身边给我讲故事,白天领我到挺远的北山地格的柳树趟子里找“洋拉罐”,边找边说:“样拉大哥你快来呗!……”不管他采到多少回家一个也不留全给我,只要我玩的开心他就特高兴。他家在三合屯住,过些日子他就来永兴村我家哄我玩。时间长了他不来,我就想的病了蔫吧不语了,父亲就去把我老爷爷找来领我玩两天,我的病就好了。
身边一两轿车飞驰而过,撩起一股灰尘,卷去了我的回思。前边是一个上百户人家的屯堡,全是砖瓦房,不少四合院,铁大门。宽敞的院内鹅鸭成群,牛棚中几头黄牛,手扶拖拉机,苞米楼子几丈长满装着金黄色的包米棒子……院内的菜地已经压上了一层新的黑土冻块,那是把稻地里的冻淤土弄来改良土壤。
在这里打听冷家街,少有人知道。一位70多岁的老丈说:“这就是‘四合屯’,土改前这里只有4户人家就叫四合屯,现在是南福兴4队。”我又打听原来的亲属张国祥、张子文等亲人,他说:“土改前他们在这住,后来都搬走了。张国祥早已过世,张子文也在土改前搬走了……”张国祥是我婶的父亲,是我的姥爷,记得那是在三合屯躲匪后期,父亲回家侍弄地,我就跟着叔叔来四合屯。那时我姥爷还梳着小头辫,盘在头顶压在帽子底下,一副老农装束,说话有点口齿病,全家10多口人,租地种还雇了一个伙计,家里的有劳动能力的男人都起早贪晚地下地劳动,我表哥张子文是他家唯一有点文化的人,家里的大事小情他是主要参谋,也常谈时局、国事。那时东丰街里是中央军把守,乡下常有八路军来去,进城里办事得有“路条”证明是老百姓,家里人进城他就把路条写好,到村里盖个公章就可以了。
当年我在这里住了5个多月,真是度日如年。那时正是欲脱不能欲哭无泪,心如火烤油煎,盼望早日回家跟父亲、姐姐团聚。常常独自默默在街上含泪北眺那起伏的山岭,那一个个山岗由绿变黄,我的身体也由胖变瘦。在一起玩耍的同龄孩子,都有妈妈、哥姐照顾,而我自知寄人篱下的身份整日大气不敢出,别的孩子欺负我就只好忍气吞声独自流泪,衣服赃坏无人过问,尝透了没妈孩子的寂寥和苦恼。
山河尚在,60多年之隔已是面貌全非,也许再晚来几年,老人都不在了根本就找不到这里了!那是一段牢牢印在我幼小心灵中的一段难以忘怀的苦痛经历。天近中午,风刮的大了些,身上有些冷。我沿着来的路线回走。不时地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屯堡,不时地眺望北边的起伏的山岗,收索旧有的影子……是的,一切都旧貌换新颜了,一些年高的亲人都纷纷过世,再相会也只能在午夜梦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