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初中作文【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融合初中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融合初中作文1滴滴水珠,慢慢融合,便成了浩瀚大海;迥然不同的基因,经过科学家的巧手,融合成了新的物种;人情与人性,若交融在一起,便有了真、善、美;文化与文化,互相碰撞,便激出了新的文明。由此观之,融合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且意义相当广泛。
那就姑且只论文化意义上的融合吧。
众所周知,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它既有享有“十里洋场”美誉的外滩,又有充满悠远、浑厚气息的古镇——朱家角;既有快节奏,高效率的都市文明,又有驻足欣赏沿途风景的闲情逸志;抑或是那雍容华贵的五星饭店和古朴素雅的,仅供“四大金刚”的小吃店。就是这样一种融合,让上海独具特色,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语言是城市的血液,是文化交流的使者,而上海话,又是如此别具一格。它融合了苏州话、宁波话、苏北话,甚至英语等多种语音语调。聪明的上海人将本就发展成熟的各地方言,各国语言取其精华部分,无需精雕细琢,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优美的、象征着智慧的上海话。
上述的文化融合,都形成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而文化融合的更大意义在于,让一块原始大地载入文明史册。
还记得《山居笔记》中介绍过一块流放者的土地。这片土地现在叫东北,古时候叫“宁古塔“,是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偏远地区。然而,总有那么些满怀豪情却又壮志难酬;肝胆相照却造小人迫害;学富五车却又怀才不遇的文人异士被流放于此。这些人都有种苦难中的高贵,他们用那善良、正直在这块赤裸裸的土地上种下了文明的种子——耐心地教书,细心地指导耕作,用心地进行文化考察。慢慢地,江南地区的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涌入这贫瘠的大地,滋润着它,哺育着它,文化也就此生根发芽,开出了绚烂的文明之花。
这便是融合的力量。
没有文化的融合,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正如清代时期,那些“八股文“、”文字狱“以及”闭关锁国“等下下策,不仅束缚了文人的思想,还打断了交流的脉络。没有这两股新鲜血液,文化岂能融合,又谈何文明进步?清代的最终的下场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点。
综上所述,唯有融合才能撞出新文化,才能点燃新文明的火种,才会有创新可言。
融合初中作文2当凡尔赛宫遇见故宫,世界将会怎样?
两位宫殿昔日的主人,似乎的确准备为后世留下一个亘古丰碑。一位胸怀翰林文章,赏菊吟诗;一位尽显马背豪情,威武驰骋。这前者是清乾隆帝,后者便是一度称雄欧洲的拿破仑大帝。在故宫举办的拿破仑大帝展,便是他们留给后世的空前绝后之作。
这是中西文化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胆融合。这两股文化的浪潮在正面交锋中强烈的冲撞,在碰撞的力量中实现交融。
在宏伟圣殿庄严肃穆的气势中,大理石板上的太阳神浮雕与众天神共显着人体结构之美感,写实之生动;在八大山人豪迈的泼墨旁,欧洲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家正在挑战画面动态逼真的极致;一面是乾隆正书生文气的与童子谈竹抚琴,一面是拿破仑身覆戎装持紧马僵,尽显威风。同样是一代帝王,同样是天地间的至尊,然而他们昭示天下的形象,他们的帝王品味,竟如此大相径庭!
这场冲击的浪潮是视觉上的盛宴,但这也绝不仅仅是主观上的混合,这是一种思想上的整合。
我渐渐从这些错综的展品中看出了一股一脉相承的气息。从乾隆在《富春山居图》中的上百处题拔中,我感受到帝王主动的渴望与最高艺术境界靠近;从这位帝王书生繁多的作诗题字中,我感受到一种极力渴望彰显自身素养内涵、流芳百世的迫切心理;从《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了当拿破仑亲手将她挂进自己寝宫时内心中的无限崇拜和激动;从小凯旋门上以拿破仑自身为原型塑造的太阳神雕像中,我感受到一股渴望塑造自己崇高形象的强烈愿望。不错,东西方文化实际上在几千年前就分道扬镳了,然而这些历史的遗产展现给我们的内涵竟是如此相似,两颗远隔重洋的帝王之心令人惊讶的不谋而合了!
回看故宫和凡尔赛宫,这两座帝王的宫殿,两种文化的博物馆,竟不再因为建筑的风格和人群气息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反而像是一对有血缘的姐妹,分隔千里,今日重逢,相见恨晚!
我曾有幸亲临法国凡尔赛宫,在一幅幅一座座珍品前,我这个“外乡人”曾受到极大的震憾,连那里的阳光都让我感受到一股别样的光彩;如今在紫禁城与之重逢,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这两代帝王的对话,中西方文化的互融,以及中国和法国两国人民的交流。幸哉,乐乎!
当凡尔赛宫遇见故宫,中西文化交流互融,我们从中看清了历史,更从历史中看清了自己!
融合初中作文3滔滔的江水汇百川之流才可成奔腾不息之势,巍峨的高山聚万千之石才可成磅礴雄伟之峰,集天地之气,取万物之精华在庄子的《秋水》中亦是“天地之法”。
个体于茫茫的宇宙,如沧海之一粟,往往囿于主观的揣测,而与客观实理南辕北辙,开明的人懂得融合之道,亦懂取舍之法,则大事可成。
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各据一方,虎视中原,处于“兵家必争之地”的赵国边境更是战火连绵,硝烟四起,赵军虽勇,却不敌北方将士兵马践踏,赵国城池接连告急。一日,赵王阅军,注意到自己的士兵都身着厚重衣甲,手持长枪长矛,步兵行进相当之劳累,与北方兵马交战,常常被北方的骑兵往来冲杀,而手无缚鸡之力。赵王茅塞顿开,重整军队,改胡服,学骑射,在一年内连连告捷,边境之地失而复得,促成赵国成为五霸之一。
识自身之不足,悟敌之良策,是兵家的重要思想,融合的理念在两军相对中起到致命作用,其关键是取其人之长击其人之短,这是兵法的精髓。
清末,英、法、饿、日等各国列强纷纷在中华国土上肆虐,《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步步将这个五千年古国推向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无力挽救国之危境,康有为、梁启超虽为有志君子,可只领略西方经济之道,未能融合西方政法精妙之处。孙中山先生深知这一点,上书李鸿章无果之后,痛定思痛,走上资本主义救国之路。在游历西方各国后,在日本成立“兴中会”,谋救国图强之路,在广州等地义军纷纷起义,正是这场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才使中国摆脱了千年的封建思想,实现了复兴的第一步。
革命,虽然只针对一国,但不可无他国的政治思想,取长补短,完成适合国内的政治体制才能少走许多弯路,看到了这一点,正是孙中山先生的过人之处。
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家企业,要做人上人,绝不能一意孤行,融合对手的优点和自身的长处,才会有独到的策略。不仅仅是这些,文化也需要融合,诸如登上春晚舞台的“英伦组合”,极具现代感的中国风之所以能为当代人所深爱和宣扬,也是因为将文化的积淀和现代的潮流所融合。
< ……此处隐藏7398个字……习西方先进文化,不与西方世界有所交流,最终被列强以武力打开国门,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跳跃,沉沦了近一个世纪之久,成为了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赵因融合而强,唐因融合而盛,日本因融合而崛起。太多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想要强盛,就必须不断的与其他民族进行融合,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以取长补短,而那些抗拒融合的民族,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无法革新,最后只能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融合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只有顺势而行才能长存进而强大,反抗融合则必将消亡。
愿伟大的祖国能以史为镜,积极的学习与发展,从而更加强盛与富足。
融合初中作文13无论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挽留,也挡不住枯叶回归土壤的结局;无论是落花有意,或是流水无情,也挡不住落花随水而流的宿命。从第一次环球航行始,世界便无法抗拒的融入全球发展的洪流,无论是乘风破浪的,步步为营的,或是停泊港口的船只,他们的航线终究融合入了同一片广阔的汪洋。
从生命只是一个单细胞开始,发展与演变从未有一刻停止。两栖类的行迹,融入了陆地与海洋;禽鸟飞行的轨迹,融合了苍穹与大地。但最令人叹服的是,自人类的发展史起,融合的脚步延伸至每个偏僻的角落。
在全球前进的步伐中,生命的融合是一种最轻柔的触碰。曾见过一位从白血病手中逃生的年轻人和他的捐赠者,不是父子,却有着如此相同的容貌。是一个生命的救赎,一个生命的延续,那种相似有着一种亲情以外的温暖与默契。全世界的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将不幸的生命陨落,转化为照亮他人的光芒。体内有着他人生命的延续,每个生命都不再是一个孤单的个体。生命的融合,汇聚了人类最丰富的情感。
而生命降生的最初目的,便是生存。面对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资源与环境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而资源,却是世界融合的一把双面刃,但协作与和平,才是融合的正确方式。世界长河湄公河,流经我国与西南方的一些边境国家,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国家共同的发展,我国与边境等国开展了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合作,促进了世界融合的深度。融合,需要不同国籍的人类的和平姿态。
人类的发展,更造就了一条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不论是消逝的灿烂,亦或留存至今的风华。文化的融合的定律从未改变,发达,先进的文化总以它纤长的触角,吸收落后地区的精华并传播着它的影响。一如中国这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古老国度,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集的,绝非是它的一家之言。哪怕是如今所有的桌、椅、也是鲜卑之族的传统中汲取而来。对于文化融合刮起的飓风,拒绝抵抗绝不是身处洪流之中的明智之举。
世界的发展必将不止,历史的推进必将不止,而融合也是汇集了两者的,一条永不倒退的河流。
融合初中作文14轻呡一口奶茶,入口丝滑、香醇,给你以细腻口感的事鲜奶,过喉后淡雅,清香逸出,让你回味无穷的是清茶。喝过奶茶的人怎会忘记那无法言表,难以忘怀的感受呢?
这就是“融合”的魔力,它将奶与茶完美结合,在保留各自口味的同时,使口感更有层次,给人以深刻印象……融合保留了事物原本特色的同时又使彼此水乳交融,绽放出别样的光芒。
如今,融合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主题,它已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石库门住宅就是最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外墙刻有西洋雕花图案,形成了最具特色的上海居民住宅。浦东浦西两岸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却隔江相望,在形成强烈反差的同时,又给人别样的感受,漫步外滩,感受着建筑美学,同时也感受上海的历史变迁。
然而看似完美的结合,这中间却必须经历碰撞,摩擦的过程。拿破仑用铁蹄踏遍欧洲,将其法典传入,如今法制精神在欧洲大地生根发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文化相互排斥,如今却也均纳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温文尔雅的吴越文化和豪放粗犷的黄土文化看似格格不入,如今却双双深入人心。在相互撞击,对恃中,事物双方相互渗透,有时摩擦产生火花,最后在矛盾中达到完美的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
所以,想要让融合发生,我们就需要有一颗海纳百川之心,学会宽容,学会接受,允许差异,接受差异,欢迎差异,用博大宽广的胸怀去拥抱不同的事物,记得有这样一首小诗: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的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狭小,浅显,封闭的眼光,容不下一丝的不同,只有当我们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它时,新兴事物才会在这片土地上竞相争春,灿烂绽放,允许它们颜色各异,姿态万千吧,因为当你举目远眺时,你会惊叹于眼前的花海!
融合也是一种进步的方式,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使国家走向了富强之路,如今,我们面临着绝好的发展机会,我们更要抓住融合这个契机,多加强对外的交流,使我们社会国家各个方面焕发新的生机。
融合初中作文15融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融合了河流川支,所以壮阔。站在石钟亭上望见鄱阳湖汇入长江,我不禁发出此等感慨。如今想来,若是俯视地球,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球,各湖、各泊、各川、各支、各海,都联结在一张水网上,它们本身是一体,于河而言,融合只是团聚,是再自然不过的本我归一。
每周一次的素描课上,我在和铅笔厮磨的同时,常常思索着素描和其它学科的统一关系。用量尺先测量石膏体的结构比例,心下了了作图框架,正和解数学题时的分析条件,明确思路一般。再利用想想,想象出石膏体背面人视线所不能及的一面,正如解题时的猜想,来完善对题的认知。等到提笔作图,涂上明暗,使石膏体昭然于纸上,正如解题时的演绎,使结论水落石出。最后对比实物,略做改动,不正如解题时的完善证明、裨补缺漏吗?
素描与数学似乎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学科,甚至我的数学老师不提倡我们课余时间上艺术课,但我确实在素描中找到了沉静的思维,严整而有序的推理习惯及气定神闲的态度,使数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发现,即使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其在思维方式,操作顺序上,也可以是一致的,是可以融合的。因为它们的本质都是人对它们的认知、运用。冥冥中似乎是有一双手创造着世界,世界万物蕴含着某个相同的道,使各领域区域融合状态。
有这么一位大学女生,心地善良,乐于奉献的她一心学医,想要为医学界解决难题。一直以来心脏手术都不能第一时间找到病症点,使患者在耽误中流逝生命。这位女生深入土木工程,竟用管道的理论研究出一套三角支架的方法解决了心血管找寻出血点的问题。又有那么一位刚刚陨落的伟人,年轻时学的艺术字,使麦金塔有了好看的字体。他开创的苹果公司生产产品一向的原则便是艺术与科技的交集。这奠定了苹果独领风潮的地位。
这说明,学科的融合可以出新成绩,能使成果突破单一学科所能创造出的境界,而运用融合的人是强者。
强者,便是能通晓自然本质规律并加以创造的人。《圣经》《约翰福音》中说:“太初有道。”也就是说万物本由一道而生,万物可归为一道。人们为了深入钻研,分出了枝枝蔓蔓的学科,等各自成熟后,通达人将它们再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便能开创新纪元。所谓融合,便是万物的回归,是个体的团圆,是本我的归一。愿融合的交界上强者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