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12-06 14:39:20
有关数学说课稿模板八篇

有关数学说课稿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的概念。

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能在给定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4、理解各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1637年,笛卡尔在他写的《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一书中,用运动着的点的坐标概念,引进了变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高度评价笛卡尔,称其将辩证法引入了数学。因此,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对学生进行运动观点、坐标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唯物辩证观方面的适当教育。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2、教学难点:

⑴平面直角坐标系产生的过程及其必要性;

⑵教材中概念多,较为琐碎。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点在平面内的坐标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数轴上(一维)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活中确定平面内(二维)的点的位置的方法,再与数轴上的点加以类比,从而引出平面内的点的表示方法,同时在学习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本节课将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与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

数学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8页。

2、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含义。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3)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区分5以内的几个和第几个,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教学的难点,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说教法学法

为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教学时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来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创设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自然的获取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教室里举行一次小小的运动会吧!安排学生看运动员跑步的快慢,看看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的概念。

(二)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运动员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老师找几个平时接受知识较慢的或课堂上不爱参加活动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发奖牌,从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发奖。师说:跑步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行发奖仪式,请学生代表给运动员发奖牌。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请你给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请你给第二名的运动员发奖牌等等。

2、送水。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第3个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学生在给运动员送水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个学生给从左数的第三个运动员送水,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把水送给另一个运动员。在学生分辨不清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送水的理由,在两个学生的争论中,同学们理解了“从左数和从右数”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同时巧设练习,把知识的难点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

(三)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师说: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太阳帽,请各小组长把帽子发给同学们吧。要求:让小组成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游戏,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帽的游戏, ……此处隐藏8171个字……归纳出要叙述一个旋转变换必须写全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然后补充几个练习加以巩固。(学件三)

3、并再次设问:经旋转变换所得图形和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全等吗?从而得出旋转变换的性质之一(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旋转变换所得图形和原图形是全等的。

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理解巩固概念,在理解巩固概念的同时进一步揭示概念的实质,得出性质。

(四)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1、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讲解例题。由师生共同分析,引导学生采取多种策略完成本题,(这个例题是本节课的难点,运用类比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平移变换做法,由此联想到本例是否也可从几个关键点着手呢?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进行旋转,给学生一个大概的位置印象。然后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察点旋转变换和线段的旋转变换(学件二),从中直观形象地找出作旋转变换后的像的方法。)并通过示范性板书,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例、如图,O是外一点。以点O为旋转中心,将按

逆时针方向旋转80°,作出旋转变换后的像。

解:如图。

(1)、以点O为旋转中心,分别把点A,B,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

得点、、.

(2)连结,,。

就是所求作得 旋转变换后得像。

2、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设计几组巩固、反馈练习。

练习题组一:

(1)在例题的基础上,旋转角度改为180°。

(2) 教材中的课内练习P54 1、2。

这是一组基本型的练习题,及时根据学生练习的信息反馈作出诊断。

练习题组二:

(1) 再在例题的基础上,把旋转中心的位置改在图形内部。

(2) 把例题中的三角形改为四边形,旋转中心为某一顶点。

这组题是在上一组题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通过本例和练习题组二总结出旋转变换的作图方法以及旋转变换的性质之二。(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角度。作图方法:可以先将图形上得某些点作旋转变换,然后根据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点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性质,作出原图形的像))

练习题组三:

利用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补充练习)

补充这个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探索与发现

利用教材P53“做一做”的第2小题和P55的“探究活动”,来对旋转变换、轴对称变换及平移变换在形状、大小和方向等方面做个比较和总结。教学时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用学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问题。这一环节的内容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完成。

(六)归纳小结

1、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提出设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与探索,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收获?”以谈话交流形式重点小结以下内容:

(1)旋转变换的概念及其内涵。

(2)旋转变换的性质

(3)旋转变换的三要素。

(4)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实践。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加深印象,得以理解和巩固。

2、作业布置。

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为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

七 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评价是以鼓励式评价为主,辅之以过程评价,采用师生交流中评价、学生活动中评价、解决问题中评价等方式灵活处理。

数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第24页的例题,做一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同学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考虑、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协助下,同学对身边和数学有关的事物发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笼统——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同学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实际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和笼统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同学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发明。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同学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出示三个纸盒)教师说:“我给小朋友带来一个东西,想不想知道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谁能打开并说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它?”

同学感到疑惑,教师和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物图)教师充沛利用实物图的同时,引导同学理解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直尺)教师引导考虑:0还可以表示什么?

3、寻找“0”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你见到的0入手,带领小朋友们去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不只丰富了小朋友们对0的感知体验,同时也让小朋友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体会0的计算

我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集体交流不同想法。

[设计意图]:我为同学创设一个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同学大胆发表自身的意见并进行交流,从而亲身体验关于0的计算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㈢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因为小同学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与耐久性较差。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小朋友们喜欢的游戏。例如:巩固练习第2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同学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㈣全结评价

让同学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这样让同学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同学享受到胜利的喜悦,更激发同学数学的热情。

总之,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有关数学说课稿模板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