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4-12-09 21:18:19
《圆柱的认识》教案(15篇)

《圆柱的认识》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认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的认识》教案1

  设计思路:

“认识圆柱体”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我把它放在上学期进行教学,在内容的选取上主要侧重于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我班孩子在蒙氏工作中对圆形、球体已经有所认识。于是,我利用圆形的叠合自然地引出了“圆柱体”,然后通过与球体的对比,在游戏“滚”和“叠”中,感知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活动,在环节的安排上,从实物→图形,从具体→抽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遵循幼儿的认知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2、在“滚”“叠”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元硬币人手6枚,球人手一只,多媒体课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叠一叠,引出圆柱体

1、出示硬币,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把这么多圆形的硬币叠起来会怎么样呢?

2、交代操作要求:硬币要叠得整齐;双面胶放在圆盘里

3、交流:圆形的硬币叠起来变成了什么?

4、小结:我们把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上下一样粗的物体叫做圆柱体。

(二)辨一辨,区别球体与圆柱体

1、滚一滚,说说它们滚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交代要求:在桌 上滚动)

2、小结:球体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前后两个方向滚动。

球体滚得快;圆柱体滚得慢。

球体可以在用任何一个面滚动;圆柱体只能用侧面滚动。

球体碰到障碍物会换方向滚动;圆柱体碰到障碍物就停止了。

3、叠一叠,看谁叠得高,为什么?

4、小结:球体不能叠起来,而圆柱体可以叠起来。

(三)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球体与圆柱体

1、出示课件:找找幼儿园里的圆柱体

2、生活中还有许多圆柱体,你也可以在家里、公园里、超市里、广场上,继续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圆柱体。

(四)延伸活动:寻找图片中的球体与圆柱体(幼儿用书)

把圆柱体涂上绿色(大班上册幼儿数学用书P22)

活动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圆柱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特征及区别。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其中一个能将表面的包装纸裁剪下来,再准备用纸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各一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两三个,一个小纸箱。

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

一、摸猜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用纸箱,装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教师:老师这个纸箱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物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一边摸一边描述自己摸着的几何体的特征,其他同学边听他描述,边猜测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让一位学生上来摸,其余学生猜。

提醒学生从棱的多少、长短,面的大小、形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来进行描述。学生猜的时候可以在学生摸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猜测,这样,可以根据物体特征的完善而接近正确答案。

例如:圆圆的——球体

长长的,有六个面,每个面是平平的——长方体

(3)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过渡,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

教师出示圆柱。

教师:这就是圆柱。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一下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感知圆柱的特征。

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两个圆,一个曲面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下子就看清了圆柱的各个部分及其形状,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在我们手里有这么多的圆柱,大家有什么办法知道圆柱的上下两个圆的关系?

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

教师:大家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操作。(可以涂上颜色、墨水在纸上印,可以量圆的周长,可以量直径等)

交流探索方法和结果,教师引导总结。

板书:相等的(在“两个圆”板书基础上补充)

2.测量圆柱的高

教师:同学们办法真多,动手的能力也很强,证明了圆柱两个底面是相等的。(教师出示两个底面相等但高矮不同的圆柱)大家再来比较,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高矮不同。

教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小结: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观察实物,讨论: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都相等。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圆柱的高。学生拿出各 ……此处隐藏12618个字……照你的发现是否正确

⑶师指出:图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边说边在图上标出来)

提问,圆锥的高有几条?

滚动圆锥,你有什么发现?

辨析,这是圆锥的高吗?那你认为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师出示图

⑷指出你手中圆锥各部分名称

3、比较: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可引导提问:圆柱和圆柱都有一个侧面,侧面都是一个曲面,为什么圆柱滚动侧面时与圆锥滚动侧面的感觉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2、练习五第二题,连一连。

3、练习五第三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转一转,想象一下,再交流。

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与长方形小旗有什么关系?

4、拿出硬纸做的圆柱和圆锥,想办法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记录再自备本上,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柱的认识》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圆柱的认识》教案15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2、能清楚地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难点:

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⑴半径是1 米 ⑵直径是3厘米

⑶半径是2分米 ⑷直径是5分米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三、探究新知:

㈠认识圆柱的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的特征:

谈话: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摸一摸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初步感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深化感知: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动手测量哪条边上圆柱体上的高,哪条最为简捷。

4、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板书:沿高剪(长方形、正方形)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⑵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小组合作,操作展开的长方形图并观察。

同学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⑶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讨论:平行四边形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引导小结:通过割补的方法,也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四、巩固深化:

1、投影出示: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特殊来解释。

3、完成第75页,学生自己操作完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出几个?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来说一说吗?

创意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圆柱形的平台。

《《圆柱的认识》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