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区寄传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区寄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区寄传教案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掌握课文大意,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表现主人公形象、性格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都是古代小孩聪明机智的小故事,还有这么一个小孩被两个凶悍的强盗绑架了,结果却安然而返,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块来学习课文《童区寄传》。
二作家简介: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非常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成的完美结合,强调作家创作上的严肃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永州八记》《三戒》。
2.写作背景《童区寄传》是在柳宗元第二次贬官柳州时所作。这时他再次失意,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政治热情。柳州当时人烟稀少且蛮荒落后,是个民不聊生的地方,且社会非常不平等,许多人被贩卖当奴隶。然而当政者却只顾私利而不顾百姓的痛苦,因此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通顺流畅
3.字词质疑,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块解决。
4.找生单独读,齐读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给予适时点拨
(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2.相互质疑,师生问答,生生问答
3.归纳文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五精读课文分析人物
1.要求学生找出区寄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用“我从________句中,看出区寄是一个___________样的孩子。”的句式说话。
过渡: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认识到一位沉着机智,聪明过人,勇敢坚强,不畏强暴的孩子形象。这些都是我们从作者对他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的,属于对他的正面描写。
3.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究,展示交流结果,老师总结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过渡:这些也能从一个方面塑造区寄这个人物,属于对他的侧面描写。这样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就使区寄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六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思考:你从区寄的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认识)
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都从区寄这个小英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后再遇到困难时,一定会积极应对,开动脑筋。另外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一些自救的办法,才能更有效地去对付突如其来的困难。
童区寄传教案2《童区寄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儿童区寄被两个强盗劫持后,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终于手刃二盗,保全了自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童区寄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童区寄传》教案【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标出疑难字音、节奏。
2、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相关课程标准】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中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感受区寄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再读课文,掌握词义疏通文意。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4、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课件展示题目“童区寄传”,指生试读。教师询问:为何这样读?学生结合注释回答:“童”指儿童,“区寄”是人名,“传”是一种文体。
二、作者介绍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初读课文,读流畅
(过渡:预习完了,我们会发现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和以前所学的文章一样吗?今天要学的是一篇文言文。那么如何学习文言文呢?——朗读。)
1、朗读示例
课件出示“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教师指生试读。明确注意事项:重音、节奏、语速。
课件展示“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指导学生依据此种方法试读第一段,教师课件展示。一生展示。
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过渡:看来大家很好的掌握了文言文的朗读技巧,请大家依据所学到的方法大声朗读剩余段落。)
2、朗读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时,教师巡视指导。
读完之后一生或小组展示,然后齐读全文。
四、再读课文,懂文意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大家通过朗读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文言文和我们所学的现代文在意义上不一样。一个字是一个词的意思。)
1、翻译示例
课件出示“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指导学生翻译,提示:省略掉的“区寄”要加上,“还”依据自己经验理解为“回来”,“大骇”依据注释解释为“十分震惊”。
(过渡:在疏通文意时我们发现,借助注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么注释没有的呢?告诉大家一个字——猜。)
教师板书翻译文言文的方法:①借助注释法,②猜想、联想法,③补充法。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翻译“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课件展示。
教师继续展示:④人名、地名不译。
……此处隐藏1883个字……绑架的人,不敢正眼看(区寄),不敢从区家的门口经过,都说:“这孩子比秦武阳还小两岁,却杀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招惹呢?”2、通假字
解释下列通假字
①之虚()所卖之
②恐栗(),为儿恒状
③州白太()府
3、一词多义
⑴之
①之()虚所卖之()
②贼易之()
③因取刃杀之()
④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
4、一词多义
⑴之
⑤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⑥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⑦刺史颜证奇之()
⑧吏护还之()乡。
⑨乡之()行劫缚者
“之”小结
口诀:之字有三用,用作代助动。
代作人事物,常在宾语中。
助词的取独,宾前和定后;
凑音无实义,之于偶连用。
动词为往到,皆是之字功。
图示:
人事代词之动词往、到物助词的取独宾前定后凑音之于连用
3、一词多义
⑵为
①为()儿恒状
②一人去为()市
③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④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3、一词多义
为
⑤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
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⑦孰为()汝多知乎
⑧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一词多义
2、为
(9)何为()者也
(10)缚者曷为()者也
(11)橘生淮南则为()橘
(12)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为”小结
⑴动词,“干、做”;例:何为者也
⑵动词,“成为”;例:知为国器
⑶动词,“是”;例:此不为远着小而近者大乎
⑷介词,“替、給”;例:愿为市鞍马
⑸介词,“在”;例:为其来也
⑹通假,通“谓”,认为。例:
3、一词多义
⑶其
①布囊其()口
②童微伺其()睡
③即藏其()尸
④侧目莫敢过其()门
“其”小结
(1)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
译作:“他(她、它)们”
或“他(她、它)们的”
例:童微伺其睡其实味不同
(2)指示代词,用于近指和远指。
译作:“这”、“那”、“其中的”
例:其一贫
3、一词多义
⑷而
①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②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而”小结
(1)表顺承,不译;例:与其卖而分
(2)表并列,译为“又”;例:树在道旁而多子
(3)表转折,译为“却”“但”;例: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4)表修饰,不译。例:过王而行
3、一词多义
⑸于
①愿以闻于()官
②闻之于()宋君
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④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⑤今民生长于()齐
⑥贫者语于()富者曰
“于”小结
(1)引进对象,译作:“对、向”;
例:愿以闻于官
(2)引进处所,译作:“在”。
例:非得一人于井中
3、一词多义
⑹以
①以()缚背刃
②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③愿以()闻于官
④以()告富者
⑤何以()也
⑥以()故东徙
⑦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小结
(1)动词,“认为”;
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连词,“因为”;
例:以故东徙
(3)介词,“把”
例:以缚背刃
(4)动词,“用、拿”
例:何以也
3、一词多义
⑺因
①因()取刃杀之
②因()大号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一词多义
⑻去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③一人去()为市
④西蜀之去()南海
3、一词多义
⑼与
①郎诚见完与()恩
②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3、一词多义
⑽即
①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
②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③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一词多义
⑾愿
①愿()以闻于官
②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3、一词多义
⑿行
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②行()牧且荛
③乡之行()劫缚者
3、一词多义
⒀且
①且()著襦,寻作复裈
②行牧且()荛
4、词类活用
常规活用
①布()囊()其口
意动用法
①刺史颜证奇()之
②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eg: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2)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eg:彼不我恩也
5、文言句式
(3)省略句
eg:愿以(之)闻于官
eg:(刺史)与(之)衣裳,吏护(之)还之乡。
5、文言句式
(4)反问句
eg:岂可近耶?”
eg:孰为汝多知乎?
eg: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eg: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相关PPT
童区奇传内容学习课件2PPT:这是童区奇传内容学习课件2PPT下载,主要介绍了作者,文言文导学,文言文学法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品读课文,分组讨论,讨论一,讨论二,讨论三,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作业,拓展延伸
童区寄ppt:这是童区寄ppt下载,主要介绍了认识作者,了解背景;初读全文,学习句读;结合注释,理解分析;合作讨论,再读质疑;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七年级语文童区寄传1内容介绍课件2PPT:这是七年级语文童区寄传1内容介绍课件2PPT下载,主要介绍了作者,
一、阅读全文
二、古文详解,讨论一,讨论二,讨论三,描写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