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读一读,整体感知;议一议,了解内容;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会用韵诗文对照的方法学习古诗。
3. 初步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
教法学法
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会写生字,理解“佳节、倍思亲、忆、独”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验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展示目标
1. 认识“佳节”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喜欢过什么样的节日?为什么呢?我们常把美好的节日称为佳节。(板书:佳节,并学习讲解)我们经常见到“欢度佳节”的标语,你知道一般指哪些节日吗?
2. 每当佳节来临,你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3. 但是,有位诗人在佳节来临时,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读题。把“思”字用红笔写。问:老师为什么这个“思”字写成红色的。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对,心田。从心田里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最美的声音,让我们用心里的声音来读课题
4.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理解课题。
理解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课文中的佳节是什么节日?谁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倍思亲?)
5. 这些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二、读诗学文,分步达标
一读课文,认识作者和文包诗的特点
1. 我们就带着刚才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到哪些答案?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相机讲解:
(1)这个节日指的是什么节?(重阳节)学习多音字:重,并学写,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登高望远,饮菊花酒,身插茱萸?)
(2)介绍作者
要读懂一首诗,就要先了解作者,那你知道诗人王维吗?你以前背过他的什么诗呢?(鹿柴、送元二使安西)是啊,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再次认识文包诗
读了课文,你发现这一篇课文的结构跟以前学过的什么课文有点类似呢?(《咏华山》《母亲的恩情》)像课文这样,先写故事再引出和这个故事有关的诗句,叫文包诗。
二读课文,通文解字
1. 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上小问号。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出示词语:你标出的词语在这里面出现了吗?
佳节 一年一度 重阳节
情景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家家户户
兄弟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望眺
异乡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3. 指名读,正音,兴:高兴,读第四声
质疑:有哪些词语是你不理解的?
4. 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里,相信你们也能把它读好,自己读一读。
在小组里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三读课文,体会思乡之情
1. 谈话:课文里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诗人王维写诗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吗?(思
念家乡)
2. 让我们第三次读课文,请你找出能够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语句,用线画出来,再读流利,让人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情感。
3. 指名交流,重在生生交流。
4. 全班齐读古诗
四、指导写字
1. 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
2. 写字指导
哪些生字要注意什么?师范写,学生把书上的字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会运用诗文对照的方法学习古诗,明白古诗的意思,体悟古诗的情感
3. 初步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1. 学会用韵诗文对照的方法学习古诗。
2. 初步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课题中“佳节”在文中指的是哪个节日?重阳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引出古诗。
二、诗文对照,学习古诗
1.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那么,这首诗给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了解诗中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与哪一行诗相对应?
生自读课文。
2.(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谁来读?哪个自然段写了第一行诗的内容?(指名读) 王维的家乡在哪里?京城是哪里?(指名说)
长安和蒲州之间隔着高高的华山,蒲州在华山的——东面,长安在华山的——西 ……此处隐藏24116个字……________________;当王维取得优异的成绩时,他多想______________;当王维…….
【相机理解 独,异乡的意思】
你也有过这种孤独的感受吗?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一段。指导抓住15岁那年、两年了。这两个词语读好第一段。
这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王维15岁独自一人来到长安求学,孤身一人在外地已经两年了】指导读好重点词语“独”“异乡”。再读这句诗,
2、品读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话的意思在哪里?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读第二节,在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a.王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热闹、扶老携幼、登高游玩。【相机解释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b. 这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人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展开了丰富想象,把人们欢度节日的情景说出来!(登高游玩、喝酒写诗、聊天嬉戏。。。。。)如此热闹的场景,让我们一起愉快的读一读把!(指导朗读,欢快的节奏)
我猜,王维看到这种情景一定也很开心,也是兴高采烈的,你们同意吗?
c.此时王维的心情怎样?【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为什么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在长安生活,已经两年了,这700多个日日夜夜都是孤独一人。此时恰逢重阳佳节,看到家家户户都是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他却不能与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兴得起来,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乡的亲人?)再读第二自然段。
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d.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到人们扶老携幼、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情景,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了】
再读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抓住倍思亲指导朗读)再读古诗。男生读第一、二段,女生读一、二句诗。
3、品读三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王维想了些什么?【生答王维在想什么?】王维想到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喝酒聊天、写诗吟诵。。。。。)而如今却天各一方不能想会:介绍王维家乡与长安相距数千里,中间还隔着一座高耸入云、难以翻越的华山。一处在山的东面,一处在——山的西面,【借机理解诗题山东,忆的意思】真是“天各一方”。
b、配乐范读第三段(怎样读好第三段呢?哪些词语要读好呢?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思念)
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读这两句诗。女生读课文,男生读诗句。
过渡: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他想起了过去的欢乐,也想起了独在异乡的孤独,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想到的太多太多……真是——思绪万千。于是他提起笔,将浓浓的思念寄予四句诗中写下这传诵千古的名篇。出示 古诗,再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情感升华。
1、配乐诵读古诗。2、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说)。
2、(配乐)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在外地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念我们。爸爸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
(2)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长安 家乡
孤独 天各一方 思念
(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15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作为课题。
2、生读课题。师:课文是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3、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读中解疑
(一)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1、师: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从中找出四个原因。
2、学生讨论交流:(投影逐条出示)
(1)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2)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
(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4)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4、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离家已有两年了,恰逢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可王维独自一人,感到孤单、寂寞,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二)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请听录音朗读。
1、讨论交流。
2、教师讲述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投影出示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
4、读句子,小组讨论: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还会说些什么?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句来说说。
5、师:诗人王维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句话来表达呢?请读第四自然段。
6、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指导感情朗读。
7、师: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教师范读引出全诗。
8、配上插图,指导看图,朗读古诗。
9、结合前面的课文内容请同学说说全诗的意思。先同桌练说,再交流。
10、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可以站起来读。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准备下节课参加古诗朗诵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