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乘法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乘法教案 篇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及约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相加是多少?10个23的和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口答
(三)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1个相加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会想到用乘法表示成 ×21)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21表示的含义。 揭题:怎样计算 ×21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二、出示问题,探索新知
1、自主学习红点1。
(1)出示窗1:小鸟风筝的尾巴是用5根布条做成的,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用6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都是 米。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出示红点1问题: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指名口头列式。
(2)自学提示: ×5表示什么意义?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自学课本47页。
(3)交流、质疑。
(4)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计算5个 相加是多少,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但结果是相同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教师指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其中连加的步骤在计算时可以省略。 板书简便的写法: ×5= = (米)
2、自主学习红点2。
(1)出示问题: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2)比较计算过程,分类梳理: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讨论:哪种算法更简便? 6× = = =3(米) 比较两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6= =3(米) ×6= ×6=3(米) (3)小试牛刀(突破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6× = ×13= 评议谈体会。强调:分数乘整数,通常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概括: 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 应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分层练习,强化认知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自主练习第1、2题:看图写算式。集体订正,说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
2、计算擂台。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3、明辨是非。
4、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1/9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7/10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分数乘法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引入铺垫)
1、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 ,吃了谁的 ?(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 ,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
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 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千克)
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 吃了谁的 谁是多少(已知)谁的 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 ,甲是乙的 。
(2)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 倍。
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
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 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分数乘法教案 篇3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此处隐藏3968个字……
(1) 各组观察复习第2题的每组中两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2) 各组发表本组同学的发现。
2、 应用
(1) 教学例5.计算3/51/65.
① 请试着做一做.
②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是按运算顺序计算的;有的是按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
③ 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④ 跟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3/51/65
=3/551/6(应用乘法交换律)
=1/2
(2) 教学例6 .计算(1/10+1/4)4
① 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② 学生计算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
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
(1/10+1/4)4
=1/104+1/44(应用乘法分配律)
=2/5+1
=1.2
3、 小结
在学生交流后,强调以下两点:
(1)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2) 在计算中,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合理的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 巩固练习
1、 学生在书上直接.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题目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 完成第10页做一做。其中的第2小题教师可作适当指导。(可以把87看作86+1来计算)
四、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三的第7、8、9题。
五、总结
通过这节棵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例5 计算3/51/65例6 计算(1/10+1/4)4
3/51/65 (1/10+1/4)4
=3/551/6(应用乘法交换律) =1/104+1/44(应用乘法分配律)
=1/2=2/5+1
=1.4
分数乘法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三)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 .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 ,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2.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 ,小亮跳的是小强的 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三)提高题.
六年级有三个班参加植树,___________,二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 ,三班植树棵数是二班的 倍,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同学收集了180个易拉罐,其中 是一班收集的, 是二班收集的.两班各收集多少个?
(二)长跑锻炼,小雄跑了3千米,小雄跑的 等于小刚跑的,小勇跑的是小雄的 .小刚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